• 项目介绍
  • 启动仪式
  • 缘起丝路

佳能2014年文化保护项目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旨在用影像对丝路沿线重点城市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地记录和采集,为文化研究与传播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举办丝路摄影大赛,影像展,影像保护文化论坛等形式唤起政府、专家学者及公众对文化保护的关注和参与。让影像这种跨越地域和语言的载体,实现丝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此次文化保护项目,不仅范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到了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整个文化遗产,更将通过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长期合作,将中国千年的丝路文明用影像传递到世界各地,让影像架起中外文化沟通和交融的桥梁,让中国梦中的文化梦想用影像呈现。

项目的第一年在西安和洛阳展开。佳能派出专业的摄影团队,利用佳能的先进影像设备在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对两地及周边的国家级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记录,如皮影戏、华阴老腔、唐三彩等等,除了文化遗产本身,也对其传承人的技艺和生活进行了探访和记录,形成了动静态结合的“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数据库,用于今后的保护性文化研究、对外交流和传播。同时,佳能在当地举办了丝路摄影大赛、影像展等活动,用影像直观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号召公众作为文化保护的主体,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文化保护活动当中,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也一并收录于“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数据库。此外,佳能还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看影像保护文化论坛,邀请城市、建筑、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等各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影像技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深入的保护。

2015年6月15日,佳能(中国)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者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大型公益项目甘肃站的启动仪式在甘肃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甘肃站是继陕西、河南两省后的第三站,该站将以甘肃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用影像呈现和弘扬文化遗产。 为了引起公众对于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了解, 6月-10月间佳能(中国)面向公众组织在天水、张掖、武威、嘉峪关及敦煌举办一系列文化采风、影像征集及展出活动。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探秘河西走廊

2015年6月15日上午,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主办的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大型公益项目甘肃站的启动仪式在甘肃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甘肃站是2014年继陕西、河南两省后的第三站,该站将以甘肃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用影像呈现和弘扬文化遗产,所制作的影像成果将无偿捐赠给相关政府机构用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及文化普及、交流活动,并得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等专家、学者的指导。此外,为了引起公众对于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了解,佳能(中国)还将在6月-10月间面向公众组织一系列文化采风、影像征集及展出活动。

2015年6月15日上午,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中国))主办的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大型公益项目甘肃站的启动仪式在甘肃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甘肃站是2014年继陕西、河南两省后的第三站,该站将以甘肃河西走廊上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用影像呈现和弘扬文化遗产,所制作的影像成果将无偿捐赠给相关政府机构用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及文化普及、交流活动,并得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等专家、学者的指导。此外,为了引起公众对于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了解,佳能(中国)还将在6月-10月间面向公众组织一系列文化采风、影像征集及展出活动。


佳能(中国)高层与政府嘉宾一起按下水晶球


佳能(中国)接受政府嘉宾授旗 宣告丝路摄影大赛甘肃站启动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因为其既独立又包容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战乱时期保存中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华夏文明“西渐”的主要通道。它在地域和文化上承“东”启“西”,是丝绸之路上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古代中原与西域及亚欧大陆的宗教、艺术、文字、民俗都在这里得以交融共生,如今河西走廊一带依然保留了始祖文化、黄河文化和敦煌文化的原始风貌,目前甘肃境内共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6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大型公益项目在甘肃站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定为主题。


叶舟先生进行丝路文化分享


佳能(中国)高级副总裁柴丸茂致辞


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对项目进行深入介绍


“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公益文化项目于2014年启动,已走过了河南和陕西两省,第一年就吸引万余人参与其中。2015年甘肃站启动仪式当天,佳能(中国)展示了2014年的项目成果:两部华阴老腔皮影戏和唐三彩的纪录片与一部分优秀影像作品。2015年佳能(中国)还将邀请当地的专业摄影团队,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叶舟等甘肃当地的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从6月至10月深入天水、张掖、武威、酒泉、嘉峪关、敦煌等五地进行文化采风,并最终将成果数据库捐赠给政府相关机构,用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及文化普及、交流活动。同时面向公众举办丝路影像征集活动,深度发掘河西走廊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印记,以及丝路上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民俗之美、舌尖之美,帮助人们在影像的呈现中不断解读和创新文化,在影像的传递中关注和保护文化。


摄影爱好者观看丝路影展


启动仪式现场,佳能高层与政府嘉宾一起按下水晶球,象征佳能(中国)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者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启动仪式结束后,佳能(中国)还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著名摄影家李泛为大家分享了河西走廊上历史文化的渊源及相关摄影技巧。

对于“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项目的设计初衷,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作为发起人认为:“丝绸之路如同一条文化运河,纳百川、贯东西,各种文化在这里得以包容并蓄,共生共融,成为各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基础,为不同地域的人们进一步了解、友好对话创造了契机,这是丝绸之路的精神,也是佳能“共生”企业理念的最好背书。影像是文化最直观的沟通语言,佳能(中国)在做中国民族文化保护项目时,每次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联合文化专家、公众参与其中,形成了多方共同合作,共享资源的良性文化保护生态圈。”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Columbia哥伦比亚赞助摄影大赛奖品以及采风出行装备。

佳能2014年文化保护项目聚焦丝绸之路——“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

2014年8月1日上午9点,以“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为主题的佳能2014年文化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举行。该项目得到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指导和南方报业集团及华商报社的大力支持,旨在用影像对丝路沿线重点城市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地记录和采集,为文化研究与传播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举办丝路摄影大赛,影像展,影像保护文化论坛等形式唤起政府、专家学者及公众对文化保护的关注和参与。让影像这种跨越地域和语言的载体,实现丝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陕西省旅游局副巡视员邵玺元、陕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安广文、佳能(中国)执行副总裁小川一登、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以及西安当地的300余名影像爱好者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

2014年8月1日上午9点,以“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为主题的佳能2014年文化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举行。该项目得到了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指导和南方报业集团及华商报社的大力支持,旨在用影像对丝路沿线重点城市的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地记录和采集,为文化研究与传播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举办丝路摄影大赛,影像展,影像保护文化论坛等形式唤起政府、专家学者及公众对文化保护的关注和参与。让影像这种跨越地域和语言的载体,实现丝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陕西省旅游局副巡视员邵玺元、陕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安广文、佳能(中国)执行副总裁小川一登、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以及西安当地的300余名影像爱好者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


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致辞


佳能(中国)执行副总裁小川一登致辞


佳能影像发现思路之美 启动仪式剪彩


2014年的佳能文化保护项目,不仅范围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到了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整个文化遗产,更将通过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长期合作,将中国千年的丝路文明用影像传递到世界各地,让影像架起中外文化沟通和交融的桥梁,让中国梦中的文化梦想用影像呈现。项目的第一年将在西安和洛阳展开。佳能派出专业的摄影团队,利用佳能的先进影像设备在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对两地及周边的国家级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记录,如皮影戏、华阴老腔、唐三彩、泥塑等等,除了文化遗产本身,也将对其传承人的技艺和生活进行探访和记录,形成动静态结合的“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数据库,用于今后的保护性文化研究、对外交流和传播。同时,佳能还将在当地举办丝路摄影大赛、影像展等活动,用影像直观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号召公众作为文化保护的主体,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文化保护活动当中,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也将一并收录于“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影像数据库。此外,佳能还将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影像保护文化论坛,邀请城市、建筑、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等各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影像技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深入的保护。

一直以来,佳能积极践行“影像公益”战略,将自身的影像技术优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环境保护、教育启蒙、文化传承、社区关怀等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社会贡献活动。在文化传承方面,佳能从2009年开始就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六年来,已经完整记录羌、苗、白、傣、彝5个少数民族的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照片多达7万幅,视频1千多小时,累计数据量6TB,已全部捐赠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用于文化研究和传播。活动当天,佳能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游客中心设置了一个展示区,展出了其中的30余幅作品,国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在观看这些作品后感叹道:“影像不仅能够完整记录和保存文化遗产,让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生共融,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直观地展示文化的形态,传递文化背后的内涵与感动,让人们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心生向往、敬畏和自豪。我相信,佳能用影像保护文化的道路一定充满光明,我也非常期待,用影像进一步打开中国文明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游客认真观赏佳能文化保护照片


启动仪式现场模拟出使西域的场景,设置了“通关文牒”和“授旗”等特色环节。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高举印章,在丝路通关文牒(宣言卷轴)上盖章,并将其交给佳能(中国)执行副总裁小川一登,寓意佳能作为丝路文化保护的使者,以影像之力,在记录传统丝路文化的同时,从中提取新的时代精神,赋予丝路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在“授旗”仪式上,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把丝路摄影大赛的主题旗帜交给现场影像爱好者代表,标志比赛也从当天正式开始。现场,李伟副部长对佳能用影像号召公众参与文化保护的行为表示赞许:“文化遗产保护,关乎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专业的保护,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只有推动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才能让文化遗产获得最大的保护与传承。”启动仪式结束后,佳能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老师在大明宫多功能厅为影像爱好者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讲座,并现场提供佳能单反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喷墨打印机的体验。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在通关文碟盖下大印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进行授旗


游客现场体验佳能产品


摄影课堂现场


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总经理鲁杰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在提到项目设计的初衷时,她说道:“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佳能坚持用影像保护文化的公益模式,迄今为止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今年,我们的文化保护项目在丝绸之路重新启程,因为丝绸之路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文化的纽带,承载着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佳能希望联合各方有生力量一起,用影像广泛而深入地探寻丝路文化的博大与美好,将其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而成功进去《世界遗产名录》。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三条古丝绸之路

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信息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