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轻的苛求与对技术的执着
成就专业级的摄影利器

EF 400mm f/2.8L IS III USM
EF 600mm f/4L IS III USM

开发访谈

章节 7: 制造技术

要生产出理想的镜头需要新设备、切实的技术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品性

即便是反复试制得到的作品,不能稳定生产也没法实现商品化。
为实现商品化把握设计者的意图不断改善制造工艺。
准备就绪后,新镜头的生产开始了。

影像交流事业本部
ICB光学事业部
宇都宫工厂
制造技术
河野刚成

以生产理想镜头为目标

——第三代是亮点很多的产品。制造现场的对应也很麻烦吧?

河野(制造技术):是的。第三代采用了多种新玻璃材料、新镜头结构和新开发的隔热涂层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因此在制造现场也从设计开发之初就有针对性地翻新了制造技术,也就是镜片研磨和蒸镀、光学和机械的组装、光学调整等,整合制造体系,目标是稳定生产出符合设计的高性能。

——制造和调整方面尤其困难的是什么?

河野:第三镜片(凹透镜)特别薄。对我们来说生产这样的镜片也是第一次。

斋藤(光学设计):这种凹透镜比看起来要重。第三镜片的制造是确立新光学系统、进一步实现轻量化的关键。能够生产这么薄的凹透镜,并成功用到产品中,是得益于佳能培育的技术力量。

河野:用手捏着镜片边缘,镜片都会因人体体温产生局部变形,可见其脆弱程度。因此研磨液的温度管理等不能有一点偏差。这次的产品生产能够实现大幅轻量化的同时兼顾高光学性能,是得益于佳能自主研发,不断改进的光学调节设备。以前需要通过人眼和手进行的多项调整,都可以用调节设备实施严密的数值管理,调节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验与新技术的积累

——机械方面的开发有什么记忆犹新的吗?

河野:应该是碳强化镁合金的第一组镜筒吧。尤其是600mm用的,比400mm用的尺寸大。开始不确定在不拆分的情况下能否由注塑得到所需精度与可靠性。最后经过参与开发的机械部门、外部镁合金加工厂和佳能机械加工厂的多方合作得以实现,让我印象很深。乍一看是构造简单的单一部件,但也是有多年经验积累才能落到实地的关键部件。

——开发设计与制造技术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不管设计图的质量多高,如果生产产品的工厂技术力不高,出来的产品就很难达到高品质。相反设计上遇到困难时,也能通过制造部门获取解决方案。共通的是为用户着想的强烈愿望。新专业系列产品由此诞生。

证明制造技术力的两个部件

左侧照片是以高精度和稳定品质实现纤薄化的第三镜片。第三代的问世也是基于此镜片的成功生产。拿在手上有一定的重量。右侧照片是机械相关的关键部件“第一组镜筒”。因采用了新材料,注塑与机械加工并不简单,但通过与加工现场的联动解决了问题。

第三镜片

第一组镜筒

生产白色镜头的宇都宫工厂

制造高性能白色镜头的佳能宇都宫工厂。拥有强大的技术力,同时为了两款新镜头生产品质的稳定,导入了自主研发的新光学调节设备。并重新改善了制造工艺。

光学技术研究所

光学技术研究所是佳能进行镜头相关研究开发的地方。与宇都宫工厂隔路而建。离得近更方便密切交流。

分享: